
体育播报7月9日宣 《人民日报》撰文谈到“苏超”联赛,文章认为, “苏超”的对立面不是国足,两者应该互为支撑。
“苏超”热度不减,上周末南京与苏州的“江苏一哥”之战吸引超过6万名观众到场,创下“苏超”赛事上座率新高。
这份热情令人振奋,但随之而来的某些声音也值得注意与思考。“苏超”走红以来,网络平台出现一些失实言论,比如所谓“足协搅黄‘村超’,又要去指导‘苏超’”的谣言;也有网友借“苏超”之名贬低国足和中超,将相关比赛画面变成嘲讽国家队球员的素材。
中国男足无缘美加墨世界杯,确实伤了很多球迷的心,大家“爱之深、责之切”,以“苏超”之火讽国足之弱不难理解。但如果一味迎合流量、脱离事实,不仅扭曲了“苏超”的意义,也无助于中国足球生态的健康发展。
从贵州“村超”到江苏“苏超”,这些草根、业余足球赛事之所以能够火遍全国,并不是因为球员水平有多高,而是它们让群众唱主角,让足球真正“接了地气、聚了人气、暖了人心”;并非依赖资本驱动或专业包装,而是借助“体育+文旅”的融合路径,释放出强大的社会动能;并不仅仅源于足球本身的魅力,更在于激发了中国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那份直抵人心的体育热爱。
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苏超”火了,不等于中国足球就能好起来;“苏超”好了,也不能替代中超等职业联赛的作用。对当下正处于低谷的中国足球来说,要真正实现发展与振兴,必须“几条腿走路”,离不开深层次、系统性的变革,涉及人才培养、青训体系、职业联赛等多个方面,绝不是靠一名教练、几个球员就能解决的。
“苏超”“村超”等社会足球赛事,是扎根基层、聚拢人心的“热身赛”;而职业联赛、国家队,则是足球竞技的“主赛场”。两者不是互相抵消的对立关系,而应是互为支撑、彼此成全的共生结构。
“苏超”的对立面不是国足,它更像是中国足球的一面镜子,映照出足球之于这片土地最真实的温度与希望。如果“苏超”的热度,能让更多孩子爱上踢球,让更多家长愿意送孩子去踢足球,那中国足球就多了一份可能和希望。
2002年中日亚洲杯女子足球直播
那一年的夏天,电视荧屏上闪烁的绿茵,承载着无数人的心跳。2002年中日亚洲杯女子足球决赛的直播信号,将两个相邻...
2025-10-30
机器人vs人类足球
当绿茵场上的主角不再只是人类,一场关于未来的体育变革悄然拉开序幕。机器人vs人类足球的构想,正从科幻走向现...
2025-10-30
叙利亚vs毛里塔尼亚足球比赛视频
绿茵烽火:一场跨越沙漠的足球对话当叙利亚与毛里塔尼亚的球员奔跑在绿茵场上,这场看似平常的友谊赛实则承载着...
2025-10-30
ON出来和他们爆了!爆料人:ON好快的切割朋友圈是真的现在已经删了
体育资讯10月30日称 BLG在S15十六强出局后,被曝出多名选手+管理层前去KTV聚会...
2025-10-30
饼大哥真没去!BLGbin官方群管理:和运营确认过Bin昨晚一直在基地
体育资讯10月29日称 BLG在S15十六强出局后,被曝出多名选手+管理层前去KTV聚会...
2025-10-30